开云智能体验-围棋家长的奇妙冒险,互联网上故事可真多

nba 0 11

学围棋的真实场景是什么样的,家长是最权威的群体,而从互联网上的众多家长故事中来看,家长对围棋课的体验,绝对称得上是“奇妙冒险”。

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如暂时离开聂道视角,看看互联网上其他家长们的体验,相信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经验。

注: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,其他家长视角并不代表在聂道的学围棋体验。

01

家长们的故事,埋藏着爱与痛

01

家长故事一:我算是弄明白为啥有孩子学得快了
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其他来机构听试听课的家长,我家娃在校区上课的时候,我一般就坐在校区的休息区等着,这种时候经常能见到其他家长带孩子来这上试听课的,在与他们的交流之后,才发现机构真的是五花八门,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位家长,她来听课后跟我说“我真是井底之蛙”。

我家娃学围棋11个月取得业余1段的证书,但还有其他很多机构的孩子,学围棋3年都没有参加考级,更有甚者老师甚至直接告诉孩子,你可以少下棋不用升班,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
难道家长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?

对此我也分析了原因,一个可能就是机构的师资水平不够,老师的棋力就教不了更高水平的学员,怎么教?再往上学孩子都能赢老师了,那可咋办。再一个就是既然已经教不会孩子了,为了收入就只能故意拖课时,这真的是让人挺无奈的。

我孩子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,搏击学了一年,刚开始老师还教得挺认真,到后来每节课休息时间越来越长,天天拉着孩子坐地上聊天,这怎么行。

所以选择围棋机构,一定要多去试听,尽量选择那些师资有保障、比赛机会多、有教学成果的正规围棋机构,小作坊有时候真的会耽误人。

展开全文

02

家长故事二:给老二报围棋班,老大学出来了

看演员陪考,考试的没考上,陪考的反而选上了角儿,我家孩子学围棋也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
老二上一年级时,给他报了个围棋班,由于没时间送,就让四年级的姐姐送他去上课,结果姐姐一下就喜欢上了,非要学。我心里想着四年级有点晚了吧,就劝她别上了,谁知道她非要学,结果就是老大在学围棋的进度上一骑绝尘,学了3年,目前已经业余2段了。

我想说的点是什么呢?一个是学围棋不在早晚,年龄小的孩子也不一定比年龄大的学得快,更不一定坚持得久,这些都要看家长的引导还有孩子自己的心性。另一个就是学围棋兴趣的培养和引导真的很重要,老大学围棋的劲头是她能取得现在成绩的关键,所以喜欢这事儿还真挺重要。

学围棋,兴趣培养非常重要

03

家长故事三:冲击高段,我(妈妈)以身入局

到了高段位,围棋总归还是要“费妈”的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在我孩子小学时,我决定加大对他围棋的支持,特别给他选了个业余6段的老师,每周开车送他上下学,孩子也很努力一年从野狐3D到了5D,然而在年底升4段的考试上,他却意外失败了,这也告诉了我学围棋不能太急功近利。

于是我说佛系吧,结果这一佛就佛出了问题。

24年我给孩子的课减少到了1次,虽然4月顺利通过了业余4段的考试,但5段始终升不上去。我没忍住就去课堂看了下情况,结果发现孩子在课堂上就是啪啪下快棋,而且由于孩子水平较高,班里就俩同学怎么下都知根知底,所以下棋就更快了。

这不管是真不行,于是我果断给孩子换机构换老师,找了个职业四段的教练,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,下太快就是知识储备不足,然后在老师的教导下,包括课后录播课的帮助下,孩子一点点好起来最终也是通过了业余5段的考试。

从这个家长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,想要学好围棋,特别是高段位的孩子想学好围棋,一定要找好机构和老师,越是厉害的机构和老师,越能帮到孩子们。

同时,好的学员群体也很重要,班里就那么几位小朋友,很容易让孩子陷入“舒适区”,所以在这方面家长的负责是必须的,每一位业余5段的孩子背后,其实都站着一位负责任的家长。

02

学围棋的经验,其实就在家长们的故事里

其实怎么学围棋,怎么学好围棋,家长们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,机构选大还是选小?线上线下如何选择?对待老师要不要挑剔?孩子瓶颈期时家长该怎么做?这些共性的问题其实在上面的案例中都有体现。

对聂道来说,我们一直推荐家长去多多参加比赛,除了比赛能增加孩子的实战经验之外,更重要的就是能结识更多的家长群体,通过一个个故事来构建自身对围棋教育的理解,在多家对比之后,含金量高低自然会显现。

赛场内孩子们增长实力,赛场外家长们交流信息

除了比赛之外,聂道本身的诸多校区也不乏高段位班级,据小编所知,这些班级的家长群体也非常团结,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成为了朋友,一起帮着孩子约棋,互相“较劲”般的进步,这样的努力肯定是要比家长单打独斗要好一些的,而孩子的进步,就是对家长们付出的直接收获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